close
原本的我是一位教保老師,在鳳山早療中心已服務九年的我,突然心中一直有著想往外飛出去的衝動,而且是非常…非常…,但又不想離開伊甸這個大環境,於是想去嘗試服務非學前階段孩子的念頭一直在心中盤旋…。
我是一位基督徒,我將自己的心情與需要告訴愛我的天父…。奇妙的上帝!聽了我的呼求,祂爲我所開的路,超乎我所求所想…。
因著我所信的這位大有能力又有醫治能力的主耶穌,我接受組織所提供的栽培與訓練,結果我順利轉換跑道成為了一位語言訓練師!感謝上帝的帶領及擴展我的服事境界,讓我可以貢獻所學的特教、語言專業,幫助來到我面前的這些孩子及其家庭。
從95年擔任語言訓練師以來,有許多不同的學習與收穫,語言治療較特殊教育來的專精,因此我具體學習到如何在短期的課程時間內有效達到目標,相對的,我也更懂得掌握及運用教學的方法與策略。想跟大家分享一下,在個別與團體二種不同課程情境的教學心得。
時段制的個別語言課
以學生小瑞為例,小瑞在接受語言訓練課前,已具備數量概念、可理解基本的對話意思,但他在二個語彙的連結、語彙的表達上較弱。所以,我為小瑞設定的學習目標是「加強延長句子的表達」,所使用方法為「透過已有的語彙做連結,過程中以示範及提示作為策略」。
此外,我還會加入一些小小的撇步,我會用「誇張的表情」去與孩子互動,要讓孩子感覺到他是受重視的、受歡迎的…點燃他的學習興趣…,這樣也有助於師生的互動品質、課程效益會更好更棒。另一方面,我很重視家長的課程參與,視家長特質或家庭狀況而給予不同的親職建議或家庭作業。
我提供小瑞媽媽的家庭作業,是請小瑞媽媽要有較主動性的敏感度去觀察、去了解小瑞在情境下所要表達的意思,大人再做適度的提問和示範。例如:小瑞說:「沒有了!」,媽媽可以問問小瑞:「什麼沒有了?」,小瑞回答:「餅乾」,媽媽就可透過示範及提示,讓小瑞說出:「餅乾沒有了!」。
入班協同教學的團體課
入班教學時,教保老師通常是我很好的教學配搭者及示範者,同時我也發現,有時能力較好的學童也是很好的示範者。有個教學案例分享如下:
祐祐在班上是能力較好的孩子,之前當他面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時,即使在老師的要求下,他仍不愛理人,但只要面對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時,像是選娃娃時,祐祐就會主動舉手說:「祐祐」,期待老師能夠快點叫他。
但我原先設定的誘發對象並不是祐祐,因此我沒有想叫祐祐、給予祐祐立即的回應,心中想說再等一下吧,等待祐祐的動機更強時再要求他一下。於是,我就臨時額外多加了一個步驟,我問班上的小朋友:「誰沒有娃娃啊?」,接著,就引導祐祐說出:「我沒有娃娃」,祐祐有達到要求呢!(雖不是這原先預期的教學目標)
學童在課程中的表現或反應,有時會與我所預期的不同,但在此教學過程中,讓我很受益,也訓練我自己能夠臨場因應孩子的反應,而調整原先設想的教學步驟之彈性與應變能力。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透過上述案例的對話式互動,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生活上的溝通互動能力,也讓我體認到同儕間的學習果效,對孩子語言學習所發揮的重要影響力,所以,治療室的語言訓練課程,不是提昇孩子語言能力的唯一管道唷!
入班教學時,教保老師通常是我很好的教學配搭者及示範者,同時我也發現,有時能力較好的學童也是很好的示範者。有個教學案例分享如下:
祐祐在班上是能力較好的孩子,之前當他面對自己不喜歡的東西時,即使在老師的要求下,他仍不愛理人,但只要面對自己所喜歡的東西時,像是選娃娃時,祐祐就會主動舉手說:「祐祐」,期待老師能夠快點叫他。
但我原先設定的誘發對象並不是祐祐,因此我沒有想叫祐祐、給予祐祐立即的回應,心中想說再等一下吧,等待祐祐的動機更強時再要求他一下。於是,我就臨時額外多加了一個步驟,我問班上的小朋友:「誰沒有娃娃啊?」,接著,就引導祐祐說出:「我沒有娃娃」,祐祐有達到要求呢!(雖不是這原先預期的教學目標)
學童在課程中的表現或反應,有時會與我所預期的不同,但在此教學過程中,讓我很受益,也訓練我自己能夠臨場因應孩子的反應,而調整原先設想的教學步驟之彈性與應變能力。
另外,值得一提的是,透過上述案例的對話式互動,可以讓孩子學習到生活上的溝通互動能力,也讓我體認到同儕間的學習果效,對孩子語言學習所發揮的重要影響力,所以,治療室的語言訓練課程,不是提昇孩子語言能力的唯一管道唷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